記得去年幾次跟媳婦回娘家時,都會聽到她不停念叨著要去茯茶鎮(zhèn)轉轉的想法?;蛟S正是應了“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句俗語,總會因為臨時發(fā)生的種種原因,讓這個念頭每每的化作還沒有升空就破滅了的泡影,期間總會時不時感覺到與這茯茶鎮(zhèn)在冥冥之中的不解之緣。終于,趁著大年初三,我夫婦倆陪同著媳婦的奶奶,我們一行三人驅車二十多公里趕往這位于涇陽縣的茯茶鎮(zhèn)。從下高速到看到茯茶小鎮(zhèn)的引導牌,這一路上內心還不斷慶幸著人應該不會很多,還樂呵呵的想著等會怎樣享受這里的美食。但是,剛一拐彎這個幻想就破滅了,不必說什么眼前的人山人海,不必說道路兩旁停的滿滿如火車般的車,更不必說那一望無際的車海。在忙活了一陣子后,剛踏進茯茶鎮(zhèn)時,撲面而來的那一派熙攘攘的熱鬧景象,瞬時間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之前的還零零星星出現(xiàn)的陣陣倦意也隨著嘈雜的人群聲四散而去,換之而來的是陣陣好奇。露天一個接一個的攤位,一下子讓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在西倉周四、周六那當子里一個接一個的攤位里擺放著的各種各樣的“古玩”和稀奇古怪的用具……跟隨著人群,漫步在唯一一座小巧而又精致的石橋。這座石橋雖然沒有盧溝橋那樣的壯觀,但絕對與蘇州園林里的石拱橋有著一樣的韻味。石橋兩邊還分別掛著錦旗,在風的吹拂下,一個個都昂首挺胸起來,無形中給形單影只的石橋增添了一些動感。站在石橋上,不用遠眺,直接映入眼簾的是集聚陜西特色的房屋樣式。正如“陜西八大怪”里描述的那樣,都具有“房子半邊蓋”的特色,畢竟陜西屬于西北缺少降雨的地區(qū),對于著貴如油的雨水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剛過石橋,不遠處就傳來了土鄉(xiāng)土色的陜西戲曲――秦腔,臺上藝人們各司其職的給臺下的聽眾們演唱著具有著悠久歷史背景的戲曲。然而,在臺下聽戲,怎能少的了來一壺茯茶鎮(zhèn)得以聞名的涇陽茯磚茶,此茶色澤黑褐油潤,菌香四溢,品一口醇厚悠長。真是沒有品嘗過這茯磚茶后,很難能感受老板所說的“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當然也少不了買上一些,以備日后繼續(xù)回味。由于上了年紀的奶奶不勝腳力,加之又特別喜歡聽秦腔,于是奶奶就一邊休息聽戲,一邊幫忙看著大包小包。戲臺東邊有一座仿古的木制灌溉水車,不時的傳來陣陣人們的嬉笑聲。這灌溉水車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有如自行車踏板的動力裝置,另一個如摩天輪式的給水裝置。雖然它現(xiàn)在只是供有了嬉戲的娛樂工具,但是在古代,它可是最先進的灌溉工具,它的應運而生完完全全展示著那時候勞動人們的智慧結晶。試想一下,在耕作一天后,倚靠在椅子上,品上幾口茶來潤潤嗓子,然后對著漸漸西行的夕陽吼上那么幾句秦腔,那會是多么的愜意,多么的舒服,多么的解乏……在接到催促回家吃的電話后,仍有不舍的放下茶杯,踱步過石橋,離開茯茶鎮(zhèn)。行車時,媳婦問我臨走前有沒有拿椅子下邊的茶時,我拍了拍腦門說給忘記了。被留下的那茯磚茶,它也許并不單單只是茶而已,或多或少夾還雜著我的一些情愫,這或許就是那冥冥之中的留戀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