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山茶有哪些品種?
高山茶是對產自海拔較高的山區(qū)的茶的通稱。有高山,能產茶的地方,都可以有高山茶。海拔高度,目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生長于海拔1000米以上茶園所產制的茶葉為高山茶。臺灣以海拔2600米為上限。高山茶富有高山氣味,通常認為是高品質茶葉的象征。茶諺:“高山出好茶?!?/p>
高山茶有哪些品種
1、凍頂烏龍茶
最早發(fā)展的茶種,由于在臺灣適應性良好,分布的海拔也較廣,適合高海拔及多霧的山坡地種植。其特色會因地區(qū)及氣候而發(fā)展出它特有的獨特性。氣味氛香、味道甘醇、茶湯色澤金黃。
2、金萱茶
臺茶十二號。金萱茶是臺灣第二大種茶葉被廣泛種植,分布在中低海拔,特色在于氣味中帶有奶香,茶葉尾部白毫明顯,味道甘美,很受年輕飲茶者喜愛,為茶葉中香氣較特殊的茶種之一。
3、翠玉茶
臺茶十三號。主要種植于松柏茶區(qū),以機械采收為主,產量多,一年四寄皆有產。茶葉特色也在于香氣部分,呈花香。
4、四季春茶
主要種植也在松柏茶區(qū),一年中產量最大,可采收5次,以機械采收為主,茶葉有著淡花香,口感甘醇,較接近烏龍茶。
5、阿里山
臺灣高山茶的指標,海拔1100~1600米之高海拔茶區(qū),終年云霧籠罩,平日日照短,土壤相當適合茶葉生長,氣候與水質極佳,完全由手工采摘,茶色翠綠清透,呈現出淡雅的天然奶香,口感清香、順口回甘,滋味絕贊的高山氣,別有一股混厚之高山韻味,幽雅香氣興清純甘潤的滋味,喉韻無窮。
二、貴定云霧的介紹
貴定云霧茶也叫鳥王茶,早在元、明、清時期就成為皇家貢品??滴酢顿F州通志》(1673)年,民國《貴州通志》(1948)年等史書皆有“貴州各屬皆產茶,貴定云霧山最有名”及“云霧茶為貴州之冠。歲以充貢”等記載。
三、貴定云霧的特點
云霧茶采自當地的“仰望種”,具有葉色綠、茸毛多、芽葉肥壯,持嫩性強,且內含成份豐富的特點。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優(yōu)質的鮮葉原料,為云霧茶品質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品質特點是,形如魚鉤,彎曲美觀,披毫,色澤嫩綠,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湯色綠而清澈,葉底嫩勻明亮。
四、貴定屬于哪里?
貴定縣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云貴高原東部的黔中山原中部,總面積1631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07°08′至107°15′,北緯26°40′至26°47′。截至2012年,貴定縣轄8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95個行政村。總人口30.4萬人(2012年),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數占53.57﹪。 2015年,貴定縣增比進位工作在全省經濟取得較好成績,測評得分82.82分,全省47個非經濟強縣預排名第7位,地區(qū)生產總值完成69.76億元,全部工業(yè)增加值完成22.97億元,居省12位。 貴定縣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電石灰石礦、鐵礦等,有娃娃魚、鳥王茶等地方特色產品。境內有音寨、陽寶山、落北河等旅游景點。
五、貴定云霧貢茶的文化
貴定云霧貢茶,在唐、宋,元.明、清均為朝廷貢茶,是貴州省唯一有碑文記載的貢茶。為弘揚貢茶文化,縣委、縣政府每年都舉辦茶事活動,有貢茶論壇,貢茶開采祭祖儀式、茶藝表演、采茶、加工比賽、民族歌舞比賽等,組織茶樣參評、參展,利用報刊、雜志進行宣傳推介活動,提升了云霧貢茶的知名度。茶葉專家、知名人士揮毫題詞,留下墨
寶。劉楓題:一湖兩江水,云霧繞山間,處處貢茶綠,一片好江山。趙樸初題:佛茶。云霧貢茶已編入《中國茶經》、《中國名茶志》,《貴州綠茶》,《茶道》、《茶韻》等書籍、刊物,載入了中國茶葉史冊,還編撰了《寶山靈霧》、《中國苗嶺貢茶之鄉(xiāng),貴定》,繪制了《貴定云霧貢茶譜》(百米書畫卷)。民族文化、貢茶文化、宗教文化和土司文化融為―體,形成內容豐富、獨特多彩、深厚蘊涵、形式多樣的苗嶺貢茶文化。從有關史料和立在烏王村關口的貢茶碑,佐證了貴定有兩千多年的種茶史,一千多年的貢茶史,五百多年的佛茶史。
六、貴定云霧貢茶的文化
貴定云霧貢茶,在唐、宋,元.明、清均為朝廷貢茶,是貴州省唯一有碑文記載的貢茶。為弘揚貢茶文化,縣委、縣政府每年都舉辦茶事活動,有貢茶論壇,貢茶開采祭祖儀式、茶藝表演、采茶、加工比賽、民族歌舞比賽等,組織茶樣參評、參展,利用報刊、雜志進行宣傳推介活動,提升了云霧貢茶的知名度。茶葉專家、知名人士揮毫題詞,留下墨
寶。劉楓題:一湖兩江水,云霧繞山間,處處貢茶綠,一片好江山。趙樸初題:佛茶。云霧貢茶已編入《中國茶經》、《中國名茶志》,《貴州綠茶》,《茶道》、《茶韻》等書籍、刊物,載入了中國茶葉史冊,還編撰了《寶山靈霧》、《中國苗嶺貢茶之鄉(xiāng),貴定》,繪制了《貴定云霧貢茶譜》(百米書畫卷)。民族文化、貢茶文化、宗教文化和土司文化融為―體,形成內容豐富、獨特多彩、深厚蘊涵、形式多樣的苗嶺貢茶文化。從有關史料和立在烏王村關口的貢茶碑,佐證了貴定有兩千多年的種茶史,一千多年的貢茶史,五百多年的佛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