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fā)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發(fā)展至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對世界文化起著積極的影響!
在這千年歷史文化河流中,眾多的歷史偉人、文化思想、以及各朝代的更替等。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起著積極的推動和影響。
中華茶文化,在這歷史文化河流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我們的生活方式起著積極的影響!
談到中華茶文化,不得不說一下茶文化中的兩個特色:中華茶藝和中華茶道。
中華茶藝與中華茶道 ,中華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著:茶禮、禮法、環(huán)境、修行四大要素。
中華茶藝是中華茶道的基礎,是中華茶道的必要條件,中華茶藝可以獨立于中華茶道而存在。
中華茶道以中華茶藝為載體,依存于中華茶藝。中華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中華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yǎng)性、參悟大道。
中華茶藝的內涵小于茶道,中華茶道的內涵包容中華茶藝。中華茶藝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中華茶道和中華茶文化之間。
中華 茶道的內涵大于茶藝,中華茶藝的外延大于中華茶道。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果。
中華茶藝、中華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qū)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中華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中華 茶藝: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中華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中華茶道的精髓所在:以和、靜、怡、真為之精髓所在。
中華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包括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這七種主要義理。中華茶道以四諦為總綱,即和、靜、怡、真。
和是中華茶道的核心,靜是中華茶道的靈魂,“怡”是中華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真是中華茶道的終極追求。
追溯中華茶道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古代也有不少典籍著作記載著中華茶道文化。
最著名的著作要數《茶經》,《茶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書?!恫杞洝返膯柺?,對把茶提升為獨立學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開創(chuàng)了我國為茶著書立說的先河。原《茶經》共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起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歷代茶事,茶葉產地等十章,內容豐富、翔實。千百年來,后人不斷以陸羽《茶經》為范本,續(xù)寫一本本《茶經》新篇使我國傳統(tǒng)茶學不斷發(fā)揚光大。
還有《大觀茶論》一書,是宋代皇帝趙佶關于茶的專論,成書于大觀元年1107年。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采制、烹試、品質、斗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辟,論述深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yè)的發(fā)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的發(fā)展狀況,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還有《煎茶水記》一書,這是一本現(xiàn)存最早的專門論水評泉的著作。全文僅約900字,共列出全國宜茶用水20處。
還有《品茶要錄》一書,本書共10篇,一至九篇論制茶過程中應當避免采造過時、混入雜物、蒸不熟、蒸過熟、烤焦等情況。對今天辨別茶葉質量仍然有參考價值。第十篇討論各產茶之地的特點。
還有《茶具圖贊》一書,《茶具圖贊》是中國第一部茶具專著。該書繪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圖一贊語,又以擬人手法給每一種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職責,妙趣橫生。
以及《續(xù)茶經》一書,《續(xù)茶經》是從唐代至清代之間對《茶經》作出最完整補充的茶書,內容是《茶經》的10倍。
這些經典古籍著作記載著中華茶道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中華茶道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中國乃至世界都起著積極的影響!